【危机公关浅谈医院哪些事儿】:那个学医8年的姑娘去录抖音了
更新时间:2018-07-31 11:38:33 作者:网络新闻 浏览:
2018年6月13日,“刘大夫”刚刚做完人生第一场抖音录制。6月的郑州,夏天的气息已经很浓,连续几天35℃以上的高温让人发懒。她放下手机,走到办公室的饮水机边接了杯水,缓解了一下僵硬的颈椎。
去年的这个时候,“刘大夫”还在北京找工作,本科+硕士8年终于毕业,她希望进医院做一名医生,最好是生殖医学科的医生。
时隔一年,虽然朋友们像以前一样喊她“刘大夫”,虽然偶尔工作还会穿上白大褂,但当医生的念头早已变淡,甚至消失。
医学生的误解:
越来越多的人不去当医生了?
“刘大夫”毕业前一年,2016年两会期间,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说,自己做了一个统计,有20%的医学生毕业不从医!
一个“刘大夫”不当医生并不奇怪,但这个数据达到20%,便很容易和现实问题纠缠在一起,催生出复杂的社会情绪——
医生:医闹伤医事件频出,医生的执业环境如此恶劣,谁还愿意当医生?
患者:排队三小时,看病两分钟,没人愿意当医生,以后看病恐怕是更难了!
家长:看来在中国学医根本没啥好出路,坚决不能让孩子学医……
但如果反过来解读钟院士的数据,其他80%的毕业生可能都去当了医生啊!这并不是盲目的乐观。
以“刘大夫”的母校北京中医药大学为例,2017届毕业生总数1924人,包括专科生141人,本科778人,研究生1005人,其中47.99%去了医疗卫生单位,27.16%去了民营/私营企业。
“刘大夫”个人的感觉也是如此:本硕8年,同班同学接近90个,放弃当医生的也只有10个左右,更多人选择了坚守,走上了成为医生的路。
北京其他几所医学院校的就业数据也都传达了同样的信号。

北京协和医学院2015届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数据显示,签订就业协议的81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中,全部前往医院从事临床工作。
首都医科大学2017年毕业生就业质量年度工作报告显示,近五年,首都医科大学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总体分布基本稳定,80%以上本专科及研究生在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就业。
来自卫生部门的2016年统计年鉴也显示,我国医生总数和每年的增加数量总体都呈增长趋势。但为什么到了普通老百姓这,还是觉得医生不够用?